源深行远 问学无息
 作者: 杨 琳

源深行远 问学无息

——赴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挂职学习体会

杨 琳 |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讲解员

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挂职学习期间,我所在的部门是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,该部门主要负责国境外人员的国情研修培训、学院国内国际对外交流及因公出国(境)等相关工作。在学院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培训班次管理及部门办公室工作,挂职时间为2019年9月至12月。通过3个月的学习,使我开拓了视野、启迪了智慧、增长了见识、学习了经验、明确了目标,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。这趟挂职学习之旅收获颇多,学有所思,学有所悟。接下来,我将通过见与闻、行与为、思与悟、责与志这四个方面分享这段时间学习和工作所感:

一、见与闻—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

走出铜川,赴延安接受挂职培训,方晓得“吾生有涯,而知无涯”;走进延安,来到中延院,方知道“山外青山楼外楼”;来到中延院,走进对外交流培训部学习,方体会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”。

我所在的处室是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对外交流处,在处室工作上,主要参与办公室日常事务和培训项目组班次工作。具体包括:部门会议记录,班级档案整理归档工作,日常带班等。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”这是我对科室的第一印象。它虽然不大,但是各类事情繁多。原以为科室人员在自己负责的“一亩三分地”做好份内事即可,但现在看来,他们都是“多面手”,工作任务庞杂,没有份内份外之分。

对外交流处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,挂职一周后,也逐渐体会到大家的工作节奏与热情,办公室同事总是会提早10-15分钟到,一天忙忙碌碌直到晚上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勤勤恳恳。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,连续运转、不言放弃的工作热情以及脚踏实地、按规矩办事的工作原则,让我油然而生一股敬意。同时也让我感受到“中延院人”的风采。

每天都希望自己有所收获,多思考多实践,是我来到这里最大的感想。

自踏进学院的第一天,从学院领导到部门的各位同事,对我的工作、生活都是满满的无微不致的关怀,让我倍受感动;他们的言谈举止、为人处事、工作作风,又处处做着表率,深深地感染着我。记忆最深的是第一次和郭处长外出带班路上的一番谈话,既饱含着领导对我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期望,又蕴含着邻家大哥般推心置腹的开导与鼓励,严肃而又不失亲切,感觉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。部门同事高人一筹的能力素质,在学习上、纪律上,他们严格要求,坚持原则,谨慎入微,不容分辩;在生活上,他们考虑周密,事无巨细,说话慢声细语,体贴入微;在参加各项主题活动时,他们又展现出多才多艺、幽默风趣的一面,点评分析精准到位,即兴总结条理清晰,确实令人佩服。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交流,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,尤其是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、做什么样的事,为我做出了很好的示范,让我明确了努力方向。

二、行与为——在积极参与中观察、学习、提升

在这三个月里,我参与了3期班次。其中两期特区国情研修班和1期国防大学法语班。学院的国情研修班实行的是项目制管理模式,在项目组我主要担任联络员,在班次前期准备中负责手册制作、耳机发射器准备、领取教学任务单、布置教室、教学点讲解员的联系等;教学过程中负责组织教学活动、车队保障、课程介绍、讲义发放、制作结业证、研讨会议记录等;培训结束后负责回收学员手册、班级资料整理归档、课时费结算等。带班是学习成长最快的阶段,从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收尾,大到一个教学点的联系,小到一个名单上的名字,从思路的确定、方案的制定、任务的落实、工作的开展等等,逐环节、逐细节都要做到事无巨细、统筹协调、无缝连接。我像海绵吸水般学习,但仍感觉视野不够宽、情况不够熟,还需进一步加强。

所接触的学员普遍素质高、见识广,和他们交谈也常会感到知识恐慌,害怕稍不留神就会露出浅薄与无知。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、提升涵养才能尽快提升。在开班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,以防被学员问倒而显得自己不够专业;认真记录好相同班次的常规问题,不断了解热点、学习充电。慢慢地发现自己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能够应对如流,甚至有时也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话题。

在教学期间,珍惜每次课堂学习和外出教学的机会。老师们知识渊博,他们讲课旁征博引、信手拈来、游刃有余,每次听课都深受启发,非常崇拜。课后也会和老师交流一二,印象最深的是姚金果老师的一句话“要教给学员一碗水,你就必须有一桶水”。在不断的参与和探索中,也在反思自我,感受到知识视野的匮乏,没有博览群书视野势必狭窄、见识势必浅陋、思想势必匮乏、语言势必枯燥,必须通过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来提升自己。

外出教学期间,每一次同行的接触都是一次对照学习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解中,用过硬的知识储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;枣园革命纪念馆旧址的讲解员唱讲结合,体验感很强,获得学员纷纷点赞;杨家岭革命旧址的讲解员现场把控力强,能够适时调节讲解内容、方法和进度,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。

三、思与悟——在智慧中沐浴,在感悟中行走

进入学院,我参与了20多次部门会议。其中包括学习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并分享体会,学习李国喜同志《把践行入党誓词作为党员终身必修课》,视频学习陈希院长在开班动员会上的讲话并交流体会,给老师过了两次“政治生日”;参与了班委见面会,他们一分钟的自我介绍,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,还推介了所在工作单位;与他们相比,感到知识能力的差距,也激发我努力学习思考、不断自我完善的热情。同时,也参与班次研讨,每次小组的讨论、相互交流、思想上的碰撞、耳濡目染,都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。古语云“与善人居,如入芝兰之室,久而不闻其香,与之化矣”,他们对主题的深刻理解、独到见解、纷呈观点,使我听后感到很受启发和教育。能参加这种会议我既感到荣幸之至,又感到压力重重。

“刀不磨则锈、水不流则污、人不学则退”,只有不断学习,用正确的理论充实自己,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。挂职期间,除了积极参加学院各类会议、工作学习外,利用业余时间主动阅读一些政策性文件,参加学院升国旗仪式,积极参与支部日常活动,主动要求撰写活动通讯稿,积极参与学院庆祝建国70周年歌咏比赛,聆听了音乐党课报告,参加学院秋季健步走活动,整理2014-2019因公出国档案,参与中延院大讲堂,参与年末学院晚会并为学院职工孩子编排舞蹈等,这些经历对我的个人成长有着深刻启迪,让我学到了优秀的理念和实践经验。这次培训是学习发展的一次培训,是自己在新环境和新平台中大胆开拓、发展迅速、逐步成熟的一次培训。学习之余,我也走访了延安的各个博物馆,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吸收同行经验。

三个月的挂职锻炼工作,通过学习了解和亲身体会,我感受到了收获,既解放了思想,开阔了眼界,也认识到差距与不足,增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。感受之余,更多的是思考,如何进一步做好后面的工作,挂职期满后自己将会有什么进步,如何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四、责与志——不忘初心坚定前行

(一)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

有人说“最好的老师是生活,最好的课堂是实践,向自然学习,向社会学习,向他人学习,一切都是我们的老师。”短暂的挂职经历,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机会无处不在。部门分工时,同事绽放智慧的火花;微信群里,同事发布睿智的思考;部门领导一次次深入人心的谆谆教导,这些都是需要我学习、领悟和借鉴的知识。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,努力做到活到老、学到老,终身学习。

(二)磨炼敢为人先、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

学院姓党,而身为党员的我十分珍惜这次挂职的机会,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,要做好党员带头示范作用,不畏困难,积极主动开展工作,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

(三)勤于思考和善于总结,强化讲解水平

挂职期间学到的东西方方面面,如何把听到的、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,这就需要锻炼勤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。不仅学习需要这种习惯,在工作、生活中也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。我们常说“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”“不要犯同样的错误”,怎样避免,只有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,才能不断提高。

同时我也关注着纪念馆的情况,看到同事的进步,既高兴又为自己追不上他们的脚步而着急。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去学习,及时充电,弥补差距,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讲解词,希望这趟挂职学习不虚此行。

(四)感恩一路有你

每一片雪花的落下,都是必然的,也是偶然的。每一朵花的兴谢,都是偶然的,也是必然的。芳华正浓时,遇见照金纪念馆是一种荣幸,感恩一路同行的大家。

挂职是一次“跨界”的历练,在不同的区域、环境和岗位,学习经验,启迪智慧,寻找适用于自己的最佳路径。挂职也是一种身心的修行,正果永远在前方,需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用心追寻。

延安挂职三个月,如同充电和加油。振奋精神,坚定前行,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、更扎实的作风,全身心投入工作,以最强的使命感、最大的努力、最真的情感,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。最后,诚挚地感谢纪念馆给我这次挂职学习的机会。 (校对/白雪)


照金文化创意街一角

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: